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  作者:朱照南

  二、研究方法与理论框架

  (一)研究方法

  本文主要采用案例研究方法,以北京春苗儿童救助基金会(以下简称春苗基金会)(14)为例,对其“医务社工模式”进行深入剖析。之所以选择该案例是因为春苗基金会是国内少有的关注复杂先心病儿童救助的公益组织,而且该基金会从2011年项目设立之初就在探索医务社工这一服务模式,积累了大量的实践经验,是我国本土医务社工模式的典型代表。

  在资料获取上,本文主要使用深入访谈法和局外观察法。笔者对该案例有长达五年的持续跟进,多次深度访谈和观察,对组织机构的战略调整以及核心项目的发展有比较全面的了解。笔者在2013年参与北京市基金会评估的过程中第一次接触该基金会,在随后的五年间持续对该机构负责人、主要员工进行正式的深度访谈和非正式的日常交流,其中正式深度访谈四次(15),此外,笔者和基金会负责人及核心成员也有长期的非正式交流。在访谈交流之外,笔者也获得了机构内部大量组织管理、项目管理等文档资料,并通过网络获取有关该机构的新闻报道、社交媒体信息等。

  (二)理论框架

  该案例依据的理论框架主要为“公益项目层级理论”和“儿童慈善需求层次理论”。这两个理论框架均是由陶传进及其团队(北京师范大学社会公益研究中心和北京七悦社会公益服务中心)在对大量公益组织和公益项目进行深入调研基础之上提出和构建。(16)(17)(18)

  所谓“公益项目层级理论”是指,目前国内的社会组织开展的公益项目除了服务人群和领域越来越多元外,也呈现出了不同的运作模式和专业深度,在社会发展的大格局中扮演着不同的角色。总体来说,按照项目运作模式与专业技术,中国的公益项目大体可以分为五个层级:散财式慈善、流程化公共服务、人文化社会服务、社会治理、社会创新与变革(如图1所示)。散财式慈善主要是指通过募集善款或物资,向受助群体直接提供资金或物资上的援助,让他们改善自己的生存或生活条件;流程化公共服务指为受助人提供的公共服务以一种体系化的方式进行,因而服务过程进入到流程化的轨道,强调流程规范和效率;人文化社会服务是指对各类需要帮助的人提供带有人文色彩的服务项目,其重点并不在于物资层面,而在于人文关怀、人情温暖的递送,人格的接纳,人与人的平等相处等方面,需要较多的专业社工技术;社会治理的核心在于服务对象或相关方本身的参与和能力提升,其本质含义为一个特定地域内的群体或一种特定类型的群体进行自我管理、实现集体目标的过程,因而社会治理实际上就是通过民主方式的运作,通过公众的自我组织和参与来实现他们共同目标的过程,这一层面更多需要“参与”和“自主”;社会体制创新主要指引领社会由传统的自上而下公共服务体系向现代社会自下而上体系的转变,具体内容可以包含高端的研究、对社会结构转型的思考及探索、对社会价值问题、体制问题的思考或创新性的引领、对于社会组织发育整体格局的支持、对公民社会建构的促进等,其具体存在形式可以是民间智库等。项目划分为五个层次主要是因为其所包含的专业技术、运作难度、社会效果等的差异,而并非是对项目优劣的划分。

|<< << < 1 2 3 4 5 6 7 8 > >> >>|


·上一篇文章:社会组织提供社会服务的模式研究(二)
·下一篇文章:社会科学是什么?社会科学的定义


转载请注明转载网址:
http://www.kejihe.cn/news/shehui/2012314153CE44H20I1E70A7H80FIG.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