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社会学 作者:佚名
五、结束语:溯洄涵泳
“当自身面临各种主导思想,哪怕是最为崇高的思想时,也要在个人能力这个意义层面上保持一颗冷静的头脑(einen kühlen Kopf),必要的时候甚至还要‘溯洄涵泳’(gegen den Strom zu schwimmen)。”[45]这是韦伯曾经对部分职业思想家的一种指责和建议。同时,这也是他对于政策上纯技术的实施不能采取客观中立态度现象的一种回应。推而及之,“溯洄涵泳”这一主张的确在一定程度上意味着对时代中主流范式和方法学取向的一种态度。这并非是为了站在某一极端立场(主张理论终结的定量至上说抑或彻底排斥量化方法的理论至上说),而是面对大数据时代的浪潮以及随之产生的某种方法学支配倾向所采取的一种谨慎的、自我慎思的方式。否则,无论是哪种形式的狂热主义或者极端化,用韦伯的话说,“和那些自以为重要的文人们的那种令人厌恶的荒腔走板,实在没什么两样”。[46]
就当今的社会学而言,研究的计算化为主要特征的方法学转向正在成为学科领域中的主流研究趋势。所以韦伯的这一反思态度对目前的情形仍然极具启发意义。我们应当承认,相较于传统的量化研究而言,大数据的社会学研究的确能在研究方法手段和数据来源等方面起到更大的作用;但论其实质,它仍然只是从描述的层面上来呈现所发生的事件和事物的外在;而社会生活的复杂内在性和外在性内容以及不同个体作为能动者所具有的有意义的行动和策略等终究是大数据所无法替代的。另外,有关社会世界的学科研究需要的并不只是人类对静态的、充其量反映外在局部特征的表象采取直观反应和认识的态度;无论是研究的目的、对象和研究过程,在面对科技对方法学的冲击时,要像韦伯所强调的那样,保持清醒的态度,要理解周遭世界的独特活跃性(相对冷冰冰的数码世界而言)和人自身的能力对于他们所创造的知识精神产物的种种突破性。从这个层面上来说,当今的“溯洄涵泳”,也就是对“大数据助推的量化研究霸权地位”以及“计算机科学技术导致的、对人类社会世界的意义和人的崇高意识逐步产生疏离”的一种逆向的审问。简言之,在这样的时代下,只有时刻秉持学科方法学的慎思并从根本上真正施予人文的关怀,才不至于为浩瀚的大数据洪流所淹没。
版权声明: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观点,作为参考,不代表本站观点。部分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果网站中图片和文字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处理!转载本站内容,请注明转载网址、作者和出处,避免无谓的侵权纠纷。
上一篇:青年社会责任教育的实践理路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