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学习力教育智库  作者:郑士鹏

  二、责任情感:青年社会责任教育的实践养成

  责任与情感是共生关系,情感是形成责任的动因,而责任是情感的升华。责任情感是人们对现实生活理性反思及对责任伦理感性认识在精神世界中的结合。责任情感从社会伦理的角度指引人对自我的行为及其产生的后果进行道德思索、评价与价值判断,强调的是人对社会责任的心理趋向、概念理解及在此基础上形成的道德情怀。责任情感不仅包含了客观社会关系中传统道德伦理对人们的责任要求,同时也包含了人们原有的主观道义责任。在关于责任的探讨中,无论以如何完善的制度对社会责任加以规定,从执行层面而言,根本上仍然是道德情感催生社会责任。责任情感长久浸润和支撑着青年担当社会责任,是开展青年社会责任教育各项实践的重要条件。这主要是源于情感对人的行为具有管理、控制和支配作用,青年自觉接受社会责任教育是其调动情感、主动接纳社会责任教育内容的结果。因此,青年接受社会责任教育的过程本身也是青年受责任情感控制和指引的过程。青年社会责任教育必须要满足充分认知及情感生成两项条件,这两项条件决定着青年是否能够基于世界责任、国家责任、民族责任及自我责任主动汲取责任文化与知识、培养自身的责任情感、完善责任结构,并形成增强责任认知和实践的内在动力,继而使青年的社会责任情感不断转化为担当社会责任的精神需求,生成青年担当社会责任的强大力量。

  责任具有多重属性,涵盖了家庭责任、自我责任、工作责任等多种内容,而社会责任情感则是一种更为高级的情感,是对其他具体责任的内在整合。如果责任情感仅局限于某一狭隘的范围,这表明人尚没有完全脱离群体性动物单体的本能,因此在新时代的社会环境及关系中,对青年进行社会责任的情感教育是对青年责任情感的一次重新洗礼。责任情感应贯穿于青年社会责任教育实践的全过程,有利于促进青年将社会责任意识向实践转化,青年担当社会责任必须要涵养责任情感。从当前来看,新时代青年拥有良好的责任情感就能够自觉遵守公共规则,对不良道德现象持否定态度,并身体力行地推动社会的进步。然而,部分青年在存在无限机遇的时代环境中却“躲进小楼成一统”,道德情感淡漠麻木,缺少身体力行的道德实践。在一项关于“当代年轻人快乐的主要来源”的网络评选中,年轻人最喜欢的10件事分别为“磕CP”、点外卖、追星、喝奶茶、打游戏、赚钱、熬夜、吃火锅与睡觉。这一结果充分表明部分青年社会责任缺失及对担当社会责任的懈怠。究其原因,在于部分青年的内在情感构成中缺失了重要的责任情感的支撑,造成了青年责任情感结构失衡。

  在自然社会中,人类并非是客观世界的主宰,尽管有着不可剥夺的自然权利,但必须要对客观世界担负责任。因此,培养青年的社会责任情感是促使青年主动自觉承担社会责任的重要环节。首先,需以榜样示范教育培育青年的责任情感。但凡为人类社会发展作出重大贡献的人物往往都有着深沉强烈的责任情感。这种责任情感包含对世界、国家、民族、社会及人民深沉的热爱。那些为民族复兴和社会进步辛勤耕耘的拓路者的事迹是开展青年社会责任情感教育的宝贵资源。其次,要坚持以情感人、以史育人,善于利用红色文化培养青年的社会责任。中国的革命文化诞生于血与火交融的革命岁月,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广大人民群众谱写下的壮丽历史篇章,是中华民族共同的历史记忆。培养青年的社会责任要坚持以青年喜闻乐见的形式讲述鲜活的革命历史,展现革命英烈敢于牺牲和无私奉献的革命精神。让青年在重走革命圣地、观览革命文化展演、慰问老兵烈属的过程中增强对革命历史的情感体验,拉近青年与历史的心灵距离。最后,注重感恩教育。感恩是社会责任在情感层面的充分体现,体现了人对社会关系与社会情感的充分理解。涵养青年的感恩之心将使青年正确认识索取和回馈的关系,在感恩情感的激励下,青年将回归现实生活,积极承担起社会责任。感恩教育是社会责任教育的主要方式之一,要坚持以理服人、以情感人、情理交融的教育原则,将感恩教育融入学校教育的全过程,让青年在潜移默化中,在知、情、意、行的结合中感恩社会、担当责任。

|<< << < 1 2 3 4 > >> >>|


·上一篇文章:敦煌写经:古人世界的折射镜
·下一篇文章:社会资本研究50年


转载请注明转载网址:
http://www.kejihe.cn/news/shehui/20123134623IC6D5III4IJIKABKBIC6.htm